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是“奋起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国家档案局有关开展2023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6月8日上午,学校举行了西南大学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揭牌仪式,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档案馆于2017年11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工作目标,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下,以“安全第一,创新驱动,精准服务,文化育人”为工作理念和思路,按照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指标要求,大力加强档案基础设施、档案资源、系统功能、保障体系等五大部分建设,于2022年3月全面启动申报工作,5月完成测试自评,9月28日,根据国家档案局工作安排,重庆市档案局组织专家组来馆现场测试,专家组给予高分评价。2022年12月27日,国家档案局正式下发通知,批准西南大学档案馆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成为目前全国高校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学校副校长王志坚出席仪式,并和重庆市档案局档案业务处处长陈辉等共同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揭牌,希望档案馆和各立档单位以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揭牌为契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新时代档案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精准服务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创新档案利用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重庆市档案局调研员杨漫,市教委调研员王静,重庆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副处长韩其,特邀嘉宾、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副秘书长、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刘晓梅等出席8日上午的揭牌仪式,学校相关机关部处负责人、部分校史档案资料捐赠者,档案馆职工、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窦运来馆长在仪式上介绍,我校档案馆已初步建成“三网络”(档案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四平台”(数字资源采集与归档平台、数字档案馆综合管理平台、公共服务远程利用共享平台、档案资源安全防护平台)、“四中心”(馆藏档案数字资源中心、校史文化数字资源中心、校友学籍数据中心、档案数字资源备份中心)的数字档案馆工作体系;形成了档案局域网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档案实体物联化监管、档案管理环境智能监控、档案人员行为管控“四维一体”的档案资源智能化安全管理模式;校园网传统载体文件辅助归档、数字档案资源实时采集、电子档案在线接收“三源驱动”的馆室一体化归档模式;互联网的数字资源远程利用等传统档案服务、学籍档案翻译认证等特色档案服务、“校史之夜”主题活动等档案校史文化服务“三向聚力”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窦运来馆长表示,以揭牌仪式为契机,档案馆将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可信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不断提升档案数字资源服务利用效能,向智慧化迈进,奋力开创档案、校史、文博事业新局面。
揭牌仪式上,还首次公开展示了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大学时期的学生证原件,其学生证背面抗美援朝志愿军英模报告团的签名,揭秘袁隆平为什么差点当上空军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一批“国立四川大学”“川北大学”等老学生证以及私立相辉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学生证及学籍卡等实物,生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等史实。
还展示了我校已故国画大师苏葆桢给学生做的范画“绿葡萄”和已故著名书法家徐无闻的书法作品。近日,学校档案馆还收到部分教师和社会人士捐赠的国立编译馆聘书、聘约等民国文献,中国农大前身的国立京师学堂农科首届学生纪念册、著名画家徐悲鸿写给曾是其学生的苏葆桢的信函(复制件)、苏葆桢写给友人的信函(复制件),以及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生捐赠的“记忆杂货铺”18本日记和近万张留言卡片“青春档案”等。
仪式现场,档案馆领导向部分捐赠者或其代表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倡议广大师生、校友、社会人士积极捐赠校史有关档案或文献资料。
档案馆信息技术部主任姚恒,向与会领导师生简要介绍了我校数字档案馆四大数字资源中心情况,演示了档案远程利用预约系统,并带领与会的十余家媒体记者参观了档案馆综合查档大厅和物联网化库房,就数字档案馆智能化管理与远程服务利用等做了解答。
本次活动受到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有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重庆晨报、上游新闻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
(关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