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档案馆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纪念侯光炯院士诞辰120周年 话剧《大地之子》附中上演反响强烈
发布时间:2025-05-12  |   作者:郭兰 毕鑫宇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次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壤不求索取,但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钦佩,时时启发我思考——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对待生命!”5月8日晚,我校已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前夜,由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组织创作、校史宣讲团嘉陵剧社推出的原创情景话剧《大地之子侯光炯》,在附属中学立人报告厅成功演出,受到师生观众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活动由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主办,得到重庆市科协指导和校科协、北碚区科协和附属中学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芙都,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纲等领导出席活动,学校相关单位和北碚区科协负责人与附属中学近千名师生一道观看了演出。

侯光炯(1905—1996),上海金山人,著名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土壤学奠基人和开拓者,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调任西南农学院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在四川宜宾创建我国第一个自然免耕研究所并任所长,1996年11月4日因病逝世。侯光炯一辈子和土壤打交道,和农民交朋友,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破解“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媒体亲切地誉为“大地之子”。

话剧《大地之子》根据侯光炯院士真人真事创作,主要讲述了侯光炯早年立志学农、抗战时期毅然回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深入西双版纳考察橡胶宜林地而打破西方封锁、古稀之年蹲点四川长宁县推广自然免耕技术等片段故事,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再现了这位人民科学家、党员院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粉身碎骨以报党”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精神风范。

邹芙都副校长在演出前致辞,高度评价侯光炯院士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人格精神,希望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子,要学习侯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学习侯老一辈子淡漠名利、诚心育人、潜心科研、不断追求科学高峰的人格风范,把侯老身上的科学家精神转化为砥砺奋斗的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侯老曾蹲点科研的四川宜宾自然免耕所所长胡怀舟一行也专程前来观看演出,并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新出版的《侯光炯在长宁》一书。

演出前一天,中国科协、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2025年“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工作安排的通知》,本剧的演出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截至目前,《科技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和人民网、中央广电国际在线、华龙网、上游新闻、重庆电视台“第一眼”新闻、北碚电视台“北碚新闻”等10余家媒体做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郭兰 毕鑫宇 供稿  摄影 秦廷富 陈军  审核 郑劲松)